aoa网页版入口_案例
发布时间:2025-05-20 14:50:29 浏览人数: 作者: aoa网页版入口_案例
为了继承和发扬钱之光部长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开拓新中国纺织实业的艰苦创业精神,推动科教兴纺,“钱之光科技教育基金”1996年设立,自1997年起开展行业教育奖励公益项目。2008年5月,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以下简称纺织之光基金会)在民政部登记注册成立,同年,开始资助自1978年设立的“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奖(原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奖)奖金和奖励工作经费。开启了“纺织之光”光耀纺织的公益新征程。
截至2023年末,15年来,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用于行业公益支出超2亿元,奖励了诸多在纺织行业科学技术创新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及个人,资助了一批对纺织服装产业升级具有重大推动作用的应用基础研究项目,促进优秀科技成果在行业中进一步推广。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十几年来扎根行业,成为纺织行业最具影响力的社会公益组织。
为体现纺织之光基金会支持行业科技奖励工作15年来,在我国纺织服装行业中的重要贡献、价值,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与《中国纺织》杂志共同开设《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支持纺织行业科技奖励工作15周年专题报道》栏目,邀请“纺织之光”中国纺联科技奖获奖单位负责人、项目主要完成人、项目负责人(及桑麻学者)进行采访,通过受采访人的讲述,展现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在促进纺织科学技术进步和人才教育培训领域所起到的鼓励和推动作用。
愿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继续照亮纺织行业的科学技术创新之路,培育更多英才,引领行业迈向智慧、绿色、可持续的辉煌未来!
在科技创新的浪潮中,经纬智能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参与的“环锭细纱机自动接头机器人及其协同智能系统”项目荣获2024年“纺织之光”中国纺联科技奖发明一等奖,这一成就不仅是对公司产学研成果化的重要体现,更为纺织机械行业的自动化、智能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完成人之一的经纬智能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邓靖表示,正是在研制工作中的挑战和困难让我们更坚定了科学技术创新的决心和信心!
作为“环锭细纱机自动接头机器人及其协同智能系统”这一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邓靖在研究过程中经历了从概念构想到技术突破,再到最终系统实现的艰辛而充满挑战旅程。
邓靖表示,在研究过程中,遇到了多个技术难点,一是高精度定位与识别,通过引入先进的机器视觉技术和深度学习算法,不断训练和优化模型,实现对纱线的精确识别与定位。二是协同智能系统的构建,包括机器人控制管理系统、传感器网络、数据分析与处理模块等,实现自动接头机器人的高效运行。三是可靠性与稳定性验证,通过大量的实地测试和数据分析,一直在优化系统模块设计和控制策略,实现系统的高可靠性和稳定性。
经过团队的不懈努力,邓靖与同事成功研发出了环锭细纱机自动接头机器人及其协同智能系统。该项目的成功研发,攻克了环锭纺细纱机接头难题,补全了纺纱全流程自动化断点,突破了纺纱行业向智能化新模式发展的瓶颈问题,为纺织行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示范效应。
“环锭细纱机自动接头机器人及其协同智能系统”项目的推广和应用,预示着纺织机械行业将迎来一场深远的变革。传统的环锭纺纱机存在工作量大、劳动强度高等问题,而自动接头机器人及其协同智能系统的出现,为行业的自动化、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这一科技成果的应用将缓解传统环锭纺纱机劳动强度高的现状,推动纺织行业向更高效、更智能、更绿色的方向发展。
通过自主研发和创新,我国纺织机械行业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技成果,并在国际市场上展现出了越来越强的竞争力。这一项目的成功实施,将进一步激发行业内企业的创新热情,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据邓靖介绍,在智能技术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趋势下,机器人化制造将成为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新发展模式。随着单锭断纱自动检验测试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工业机器人技术的成熟,环锭纺自动接头技术成为纺纱全流程智能化生产的堵点亟待突破。随只能制造时代的到来,开发一种能自动完成断纱接头任务的机器人系统,对于提升纺织行业的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邓靖谈到,回顾整个研究过程,虽然充满了挑战和困难,但正是这些经历让我们更坚定了科学技术创新的决心和信心。未来,我们将继续致力于纺织机械行业的智能化技术探讨研究,为推动纺织机械行业的转型升级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针对环锭细纱机及其有关技术,行业和企业要在多个角度加强研究,以确保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力。”邓靖谈到,要逐步提升环锭细纱机的智能化与自动化水平;研究高效节能技术,以降低能耗并提升能效比;研究设备的结构优化和材料改进,以提高耐用性和稳定能力;推进环锭细纱机的数字化和网络化进程,实现生产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和远程监控;构建纺织行业的工业网络站点平台,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实现纺织车间智能化、高速化、连续化、无人化是纺织行业的不懈追求,也是经纬智能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奋斗目标。邓靖表示,作为拥有70年研制细纱机历史的民族纺机企业,经纬智能公司不仅在推动细纱机高速高效、智能化自动化、绿色节能少人工上不断深耕,千锭时断头和万锭用工不断下降,更在助力智慧纺纱工厂建设、提升用户全流程纺纱智能化水平上不遗余力。经纬智能公司将继续携手东华大学和客户一起实现巡游式细纱自动接头机器人技术升级、成果转化和规模化推广,为客户创造价值、为行业发展助力。
“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在科技奖励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通过设立科技奖励,对在纺织行业科学技术进步、提高行业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这极大地激发了纺织行业从业者的创新热情,推动了行业的技术进步。基金会的科技奖励不仅是对已有成果的认可,更是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引导。通过设立不同的奖项,基金会能够引导纺织行业向更高效、环保、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基金会在奖励科学技术人员的同时,也关注纺织教育战线上的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通过设立教育奖项,激励他们为纺织行业培养更多的人才,为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基金会的科技奖励活动不仅提升了获奖者的社会影响力,也提高了纺织行业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有助于吸引更加多的资源和人才进入纺织行业。”这是邓靖对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在科技奖的肯定。
此外,邓靖对于科技奖励工作提出两个建议,一是建议加强宣传推广,应加大对科技奖励的宣传力度,通过媒体、网络等多种渠道进行广泛宣传,提高科技奖励的社会认知度与影响力。同时,也应加强对获奖成果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纺织行业的科学技术进步和创新成果。二是,注重成果转化,科技奖励不仅要关注研究成果的创新性,还应注重其实际应用价值和成果转化能力。应鼓励获奖者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推动纺织行业的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环锭细纱机自动接头机器人及其协同智能系统”项目不仅是科学技术创新的典范,也是纺织行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里程碑。随着科学技术奖励工作的不断推进,我们期待纺织行业能够涌现出更多的创新成果,为全球纺织业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是在1996年设立的“钱之光科技教育基金”的基础上,由一批拥有高度使命感和责任感,愿为中国纺织行业科教进步作贡献的优秀纺织企业和事业单位和个人捐赠资金成立的。2008年5月在民政部登记注册成为全国纺织行业性基金会,注册投资的金额2000万元。
截至2024年底,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已支持纺织科技奖1804项、优秀教师和学生4912名、优秀教学成果3120项、针织科学技术创新贡献成果145项、应用基础研究103项、科技成果推广355项、全国纺织行业技术能手397名、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43家、个人16人。
自1997年至今,科技教育公益活动支出超2亿元,对促进纺织科技教育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